<!--go-->
按后世的说法,赵匡胤亲自参与的这次“炒作”,影响绝对是空前的。
虞白在汴河之滨亲自选址,亲自监督,造舍近200间,聚书近万卷。定名为白云书院。
广招学生,自己任主院,聘另一位在野大儒莫子成为助教。
又延请了各地名儒七八位,为客座教授。
天下文人、士子,慕虞白,莫子成之名不远千里而来者,络绎不绝。
而白云书院,一时间也成为了朝堂士林之外,在野儒林的一大名胜。
虞白再次成为舆论领袖,一时风头无两。
赵匡胤闻得信息,心有所思。
这日,赵德昭郡王府有内侍来到,说圣上宣郡王入宫。
赵德昭连忙入宫,见赵匡胤刚刚打完了一趟拳,正在负手歇息。
“父皇!您这身子现在是健旺的很。”
赵匡胤不和他客套,开门见山道,“最近虞公声望鼎盛,有重回士林领袖之势,你怎么看!”
果然人气就是硬道理,虞白声望日隆,连赵匡胤都另眼相看,居然在私下里就称呼他为虞公。
赵德昭低头想了想,知道这是父皇在点拔自己,说道,“虞老先生下野之前,就和我说过书院的事情,我觉得此举必能重塑士林新风,为大宋培育无数才子清官。”
赵匡胤皱起眉头,赵德昭这几句话完全正确,但都是些空洞的废话,根本搔不到他心中想要的那个点。
若是寻常臣子这么说倒还罢了,自己儿子这么说,他是很不满意的。
“为人处世,往往要顺势而为,‘势’之助力,大有可期。当年在陈桥驿,众大臣懂得顺势而为,才有了朕的黄袍加身。朕的顺势而为,才有了而今的大宋天下。”
“现在虞公借白云书院之力,名声鼎沸,无论在朝堂士林,还是在野士林,都是莫大威望。他这白云书院,可有你我父子的极大助力哦……”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