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章 新战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钦差大人带来的两位幕僚,其中一位身材高大,比常人高了两个头,而且身形异常雄壮,典型的日耳曼人种外貌,他就是小克虏伯从德国带来的保罗·冯·兴登堡,钦差大人带来的另外一位幕僚是个会德语的中国人,其实就是兴登堡的翻译。

保罗·冯·兴登堡不光身形伟岸,而且是金发碧眼,跟亚洲人外貌迥然不同。为了不引人注目,兴登堡每日黑衣黑裤,戴黑色头罩,蒙黑色面巾,吃住也是单独一人。大家都很怕他,暗地里叫他“夜叉”。

兴登堡除了翻译,从来不跟其他人说话(“夜叉”说的话,大家也听不懂)。但是大家都看得出来,兴登堡在军事方面的知识和素养,那是非常的高。兴登堡每日带着翻译,为黑旗军讲解枪械知识和配套的战术。

枪械方面,兴登堡讲得非常细致:毛瑟M1871步枪的使用方法、这样清洁保养、枪械的特性等等。而且循循善诱,通俗易懂,就连普通山民也能弄明白。

“夜叉”所讲的战术,更是和以前的大相径庭。其中有一种战术,把黑旗军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只有几个人,三五条枪甚至一两条枪。这些小组预先分开埋伏在敌军周围或者行军路线上,离敌军最近的小组不到两百米,然后在预定的撤离路线上,布置多个小组。先由离敌军最近的小组射击敌军,当敌军反击的时候,由旁边的第二小组(相邻一两百米)从侧边射击来犯的敌军,掩护离最近的小组撤退。当敌军转向第二小组时,预先埋伏的第三个小组又从侧方向射击敌军,掩护第二小组撤离。周而复始,敌军一直挨打,又一直抓不住人。令兴登堡感到吃惊的是:这种战术,黑旗军学习的非常快。其实,黑旗军以前是广西境内的一支起义军,为了对抗清廷的清剿,天生就会打游击。后来黑旗军逃到越南(中国的藩属国),越南一向把中国人当作天朝人,没人敢去打。后来黑旗军就在越南屯垦(就是种地,本来这些起义的农民就会种地),黑旗军的首领刘永福还被越南国王封为三宣副提督。兴登堡的这种战术,与刘永福的作战思想“纵敌人我重地,始能痛歼”(把敌人放进来,才能通快的歼灭敌人)不谋而合,所以黑旗军上上下下都很支持。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