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在郑理手底下搞研发压力巨大,因为他太懂这行业了。
老板就是整个研发领域最懂的人,你的研发进度、研发难度和研发思路根本忽悠不了他。
像李万清根本不敢忽悠郑理,做了什么没做什么进展如何,都是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工作汇报。
其中科创生物今年要开展临床试验的两款小分子药物,其中之一的项目负责人王劲松,他算是创新药研发领域比较早进公司的研发人员。
和程钢是校友,不是同一届。
当年科创生物上市招股说明书里有写要搞原创药物的研发,顺利上市后王劲松加入了科创生物。
他之前一直在默沙东,从默沙东在新泽西州的总部到默沙东华国。
之所以来科创生物,也是因为在默沙东往上走的空间几乎没有。
而来科创生物上面有程钢,科创生物的历史很新,现金流充沛,创始人团队看上去野心勃勃,有很多机会。
于是王劲松从默沙东离职后加入科创生物,负责小分子药物的研发。
入职之后就是选题,然后立项研发。
王劲松本来以为郑理对小分子药物的研发不是很了解才对。
首先需要科普一个概念,那就是药物研发分成很多领域,主要分为化学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大分子药物。
内啡肽属于生物大分子,属于生物体内本身就有的物质,只是郑理研究出了内啡肽的制造工艺。
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更大,结构更加复杂,分子质量一般在1500到150000之间。
而小分子药物的分子质量一般在200-700之间分布。
历史上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现青霉素开始,一直到1982年之前,所有之前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药物都是小分子药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