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四十三章 盐道都转运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还是大人高明!”福州知府:罗丰趁机谄媚道。

如今福建的左右布政使,手里只有些水利、屯田的职能权利,其余的都被巡抚架空,这才有知府越过布政使,向巡抚做报告。

“呵呵!”福建巡抚邹维琏捋着胡子笑道:“什么高明不高明的,大家陪着他玩就是了。”

“一个楞头小子而已。”福建都转盐运使司:蔡文辉说道:“打了几场仗,皇帝还小,被他一哄,还真就以为自己上天了不成?”

明朝的盐业,是采用盐引制度的,整年的食盐税收,在商人购买盐引的时候就把税收搞定了,到了中后叶之后,由于边军粮食不足,盐商若要购盐,必须把粮食运送到北地边境,凭粮引兑换盐引。

洪武年间每引盐四百斤,称为大盐引,后改为两百斤小盐引,大明每年产盐总量为三百万印,也就是六亿斤,大明在全国分别设立:两淮、两浙、长卢、山东、福建、河东等6个都转运盐使司衙门,与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保持平级。

每个转运盐使司衙门,下面都设有分司,分司下面还设有巡检,主要甄别盐引、区域,每个持有盐引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销售区域,严谨跨区域销售,每个盐区都有自己的盐场,盐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盐户”,因为当时的制盐都以熬煮方式采盐,所以又称为“灶户”。

扬州之所以繁荣,与盐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因素,南来北往的盐商们,若要换的盐引,必须北上跑粮,这也刺激了漕运的发展,而大明的漕运总督府就设立在扬州附近的淮安,这一长久,扬州盐引独占全国七十万!成为全国最大产盐、返盐大户。

以上都是在朝廷有帐可寻的基础之上的,实际情况如何呢?当然是盐商与粮商相互利益输送,毕竟盐商有钱事情众所周知的事情,而粮商也同样富得流油,两厢合作,然后盐商拿到盐引,从官仓出盐,盐就转运到了盐商的手里,他们因为拥有垄断销售权,纷纷摇身一变成为了地区总代,一面自己的盐所少出盐,高价出盐,一面又扶持背地势力进行兜售食盐,有官府的高价盐配衬着,于是百姓们纷纷购入私盐,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私盐屡禁不止的原因所在,因为有利可图,这是一个原因。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