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二七章 知难而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吴浩的粮食,由淮东沿海至山东滨州宁海镇(黄河入海口所在地),两千多里的路;换装张林的河船,溯流而至东平,又是大好几百里的路,全程三千里路,无休止的出没风波,真心的不容易。

押粮的是王义深,不止押海路,而是一路押到东平府。

(王义深,原陈孝忠部下,红袄军的老人儿,山东的土著,人地两宜,相关详见第五十九章《秋风起,淮东变》)

后半段的路,单靠张氏兄弟,吴浩并不放心,尤其是,进了东平府境,并不代表就能进东平城。

黄河在东平城西十余里外流过,而东平城在重围之中,所以,还有个“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幸好,其一,围城半年,蒙古人也熬的两眼发黑,而东平城援军、饷道早绝,蒙古人的心多少也懈了,所以,侦巡不如头两个月那般严密了。

其二,木华黎“围三阙一”,“阙”的这一面,正正是北面。

木华黎从未做不计代价强攻的打算,逼反时全部后,更进一步打定了长围的主意;不过,此时,蒙古人的战争资源,还远不能同后来忽必烈围攻襄阳时相比,对于蒙古人来说,围上六、七个月,就算“长围”了。

(忽必烈可是围了襄阳六、七年,说到底,彼时,蒙古人已经消化了大半个中国,获得了取之不尽的战争资源,可以没完没了的同南宋耗下去;反观南宋,此消彼长,战争资源愈来愈少,愈来愈力不从心。)

“围三阙一”,给守军一线生机,一般来说,可以有效瓦解守军的固守的意志。

问题是,“阙”哪一面?

首先,不能是南面。

这是不消说的,金廷在南面,“阙”了南面,守军未必弃守,粮食和援军先进来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