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这是一个我国古代著名典型的数学名题——鸡兔同笼问题。
大约在1500年前,也就是南北朝时期,《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本质是一种二元方程。
如果按照现代的知识与思路去解答,自然是比较轻松。
但是现在这个年代,方程的概念还非常模糊。
要知道,一直等到十六世纪,才出现一个法国数学家,名叫韦达。
他创立了较为系统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号。
方程论这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稍等片刻,容我想一想。”
司马徽微微一愣,他没有想到苏毅问了一个如此奇怪的问题。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只有寥寥二十几个字。
可其中蕴藏的奥妙,却不是它明面上这么简单。
苏毅看到,司马徽抓了一把石头和木块,摆放在案前。
他一会移动木块,一会移动石头,正在不停地冥思苦想。
一盏茶的时间过去了。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了。
赵云在一旁看得也是微微发愣。
终于,司马徽得出了正确答案,兴奋地脱口而出。
“雉有二十三只,兔有十二只!”
“太慢了,太慢了。”苏毅摇摇头,面带笑意,“若是升级难度,可还能算的出来?”
未等司马徽回答,苏毅的嘴就有如连环炮般动了起来,“今有兽,六首四足;禽,四首二足,上有七十六首,下有四十六足。问禽、兽各几何?”
司马徽擦了擦额间的汗珠,面露难意。
这个“禽兽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不同之处在于,头的数量。
鸡与兔不用说,都只有一个头。
而上个问题中,兽与禽的头数量不一样。
兽有六个头,禽有四个头。
自然,问题的难度陡然上升一个层次。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