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前面所说,佛学中对梦的认识分为两种观点,一者认为梦为虚幻,正如上则箴言所说;而还有一者则认为梦本身为实,《毗婆沙论》在卷三十七就举出“梦为实有”之说法,论中亦说到:“若梦非实,便违契经。”
既认为梦为实有,故认为对所梦之一切,应负起责任。
此章后续亦有关于梦为实体的五种自性之说。
在梦文化中,由儒学观点里,关于梦的吉凶象征意义,再到道家佛学思想之下关于梦的哲学含义,都对当时整个社会人群的思想意识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直接体现便是唐传奇中,纪梦方式所映射出对现世社会的深邃理解。
再如《枕中记》和《樱桃青衣》这两篇。
这两个故事对功名利禄加官晋爵之向往,正是对儒学思想内容的直接体现。
而后在梦境中,他们的政治抱负和最高理想都得到了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实现。
如果小说到此戛然而止,那么小说的涵义就仅在表达作者的仕途愿望而已,但在此时,情节发生了改变,而人物的心理亦发生了转折,小说本身所要传达的深邃主旨,亦在此时开始出现新的契机。
在高处不胜寒的庙堂之中,他们所体味到的并非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畅快,反而却是在患得患失之间体味着伴君伴虎的朝不保夕,寝食难安。
一场宠辱盛衰之后大梦初醒,他们却如醍醐灌顶般了悟生死,洞察盛衰背后执念的可悲。
在梦境给予他们须臾一场的盛衰之后,他们经历了在江湖之远思庙堂之高,到居庙堂之高而思江湖之远的巨大心境转折,在大梦终时方才大彻大悟。
一波三折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然丰富多元的社会情态风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