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光武年之前,独尊儒术。
无论官、吏,都被儒生所把持。
在这种时代,如果想要施行儒家经术中的“德政”,照理说就该把朝政委托于儒生。
到了光武帝一朝,虽儒道大兴,然官场风气却为之一变。
一招“退功臣而进文吏”,名义上提拔了大量底层文士,世人却不知这些文吏之中儒生的占比却并不高
这些做事的文吏,擅长的是“刑理”、“法令”,而非儒家经术,以“经验”,而非“经典”治理政事。
这从根本上上回归到了西汉时“霸王道杂之”的状态。
也正因为这样,在东汉初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人皆推崇儒家经术。
但到了具体细务上的吏员与吏治问题上,却形成了说的与做的并不一样的奇妙画面。
“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做法开始大行其道。
理想主义者高高在上,务实主义者鞠躬而下,形成了一种十分和谐的政治图卷。
然而好景不长!
当顶层文士居庙堂日久,形成的世家集团逐渐下沉,又与日益形成的土地兼并集团合流,事情就变质了。
到最后。
灵帝“卖官鬻爵”这一重大举措为原本的善政送上致命一击,废史立牧又彻底在野心家的心火上浇了把油……
在这之前。
儒生与吏员还是两个泾渭分明、互不对付的群体。
儒生重文化学术,吏员重为政举措,因此经术与政治也是泾渭分明的。
在这之后。
经术开始大举向政治进攻,儒生也开始了对吏员的渗透。
直到现在,吏员内部山头林立,各有挂靠、各自统属。
以至某个山头一声令下……不,只需使个眼色,便可令高居九卿的朝堂一部在形式上彻底瘫痪。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