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送走舞阳侯樊市人之后,窦彭祖、刘彭祖、刘胜叔侄三人,也并没能闲下太久。
有樊市人打了样,做了‘出头鸟’,那些本就有意买粮,却还抱有些顾虑的公侯勋贵们,也都彻底打消了顾虑。
和樊市人简单打听过门道之后,剩下的公侯勋贵,也都次序登上了太子宫的大门。
说一千道一万,最后,刘胜也还是那句话:
——只要付得起钱,太仓的二千万石粮食,你买多少,我就卖你多少!
——铜钱百钱一石、黄金一金百石,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来之前,本就找樊市人打听过门道,来之后,又被刘胜再三提醒、强调,公侯们也大都没太磨叽。
试探性的讲了讲价,确定价格没得商量,便也都痛痛快快掏了钱。
可钱是掏了,买回来的粮食,公侯们却都没能拿到手。
有的人想拿到手,却被刘胜以应付樊市人时的借口——明年开春,一次性交付所有公侯的粮食为由,坚定的拒绝。
也有的人,本就苦于粮食买回来之后,没有地方存放;
被刘胜这么‘善意’的一提醒,便也大都眉开眼笑的表示:公子做生意,实在是太良心辣!
公侯们有如此反应,也并没有出乎刘胜的预料。
原因很简单:在这个时代,储存粮食,尤其还是以‘万石’为单位的粮食,所需要的粮仓、人手以及储存成本,都是一笔庞大到令人咂舌的开支。
仓库自不用说,首先要够大,大到足够放得下这么多粮食;
其次,还要满足通风、干燥,远离水源、交通便利等种种条件。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过去千百年来,农户才宁愿在秋收之后,将自己的粮食低价卖给商贾,第二年又高价买回家食用,也不攒点钱,自己造个储存粮食的小粮仓。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