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堂尊,朱公子写的这封信,到底是什么意思?藏头露尾,写人家孔夫子的名字,难不成是要说什么夫子显圣?”方师爷满腹狐疑。
而晏子宾却是眉头紧皱,沉吟良久,忍不住一拍脑门,如梦方醒。
“好厉害的朱公子,好高明的手段!这一招用出去,只怕朝廷要麻烦一阵子了。”
方师爷翻了翻眼皮,很是无奈,他怎么看不出哪里高明?
晏子宾冷哼,“蠢材,等这次过去,我还能当官,一定换个绍兴的师爷,不用你这个让银子塞住了脑子的废物!”
方师爷瞠目结舌,师爷又不是药材,怎么还讲产地?
晏子宾懒得搭理他,其实答案就在他和朱颐垣讲的那番话里。
天可怜见,他是真的没有撒谎。
世人光知道孔家聚敛了百万亩田产,整个兖州府都是他们的。
却不知道,孔家同时也是北方最大的粮商,没有之一!
早在朱棣迁都北平之后,北方就靠着南方漕粮维持,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缺口越来越大。
尤其是隆庆开关之后,江南的最好土地普遍种上了桑树棉花,江西、湖广成了最主要的商品粮产地。
南直隶许多鱼米之乡,甚至没法粮食自给自足。
天启以来,基本上就是江西湖广的粮食,顺着长江送到江南,一部分供应南方,一部分通过漕运,送去京城九边。
偌大的天下,粮食问题,已经紧张到了一个极限。
孔家守着兖州,粮食产量虽然不如江南,也还算不错。又临近运河,交通方便。而且孔家压榨有道,极善于可持续竭泽而渔。
正因为如此,孔家在粮食问题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晏子宾这家伙确实有点道行,除掉京师,北方许多城市,都有孔家的粮行,或者有粮商从孔家买粮。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