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有些时候,当局者迷。
竺笙现在可以和客户侃侃而谈,但固有的思维和相处模式,让她无从与父亲很好地沟通。
幸好,她还有个嘴替,纵横捭阖,最懂人心的嘴替。
黎箫掷地有声地问:“叔叔,您不打算重新认识下您的女儿,和她从事的事业吗?”
内心是震撼的,嘴上是倔强的。“那又怎么样?”
黎箫勾唇,望着LED灯箱上的广告。不枉他连夜剪辑,马不停蹄,文旅局也相当给力,广告投放地相当快。
“我和竺笙创业之初,需要找一家办公场所,作为工作室。当时我们就发现,在红河镇,很多房子是空的,很多年轻人离开了自己的故乡。”
竺春河有感触。
他们竺家,竺笑不也是在外打工吗?不过,“有人走,就会有人来。”
比如,竺春河上下打量黎箫。
黎箫咳嗽,“我,是个特例,是少数。”
“其实,咱们中国人,安土重迁,谁也不愿背井离乡的。但城市化是大趋势,大城市能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医疗环境和教育资源,所以人们背上了行囊。”
竺春河面露迷惑,这些道理,被黎箫这样解读,他可以理解,但和笙笙做的事,有何关系?
竺笙,内心却远比表面热血和澎湃。
黎箫继续说道:“可如果年轻人都走,城镇只会越来越落后。幸好还有笙笙这样的人。她放弃了锦城的优越条件,甘愿回到赤水来,并以自己的方式,将赤水的文化、赤水的技艺、赤水的风土,广泛传扬。”
他的话,慷慨激昂,周围的群众,居然有几个围观过来,静静聆听。
“我们用楠竹,记录了赤水的很多风景,让五百万网友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认识了赤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结识了赤水的企业家、匠人,并建立了合作关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