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获得龚古尔文学奖后的活动排满了三天时间,这三天的活动是龚古尔学院安排的,得了奖,肯定要给主办方面子嘛!
三天时间,林为民除了晚上,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
在他忙着在法国参加活动和接受访问的时候,新华社的采访素材已经由记者人肉快递回了燕京。
剪辑好的视频素材在当天便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持续时间整整一分钟。
林为民凭借《情人》荣获本年度龚古尔文学奖的消息立刻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新闻联播》播出的第二日,《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多家权威媒体跟进报道了这个新闻,其中《人民日报》更是在头版刊发了新华社记者在法国获奖现场对林为民的采访。
数千字的长文,又是个人采访,放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实属罕见。
而促使《人民日报》如此大动作的原因,自然是龚古尔文学奖的强大影响力。
林为民觉得埃德蒙德·夏尔·鲁女士说他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已经成了世界级文学家是夸张,从奖项的获得难度上来说,好像确实是这样的,毕竟一年一个世界级文学家的含金量确实低了点。
但他并没有考虑到这个年代国内民众对于西方国家和文学奖项的滤镜加成。
此前,林为民也曾获得过不少国外奖项,但相对而言,在国内的知名度都不算高。
比如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编剧,本身这年头老百姓就很少会接收到国外电影节的资讯,他得的又是个编剧奖。
比如米国的托尼奖,连电影领域都不是了,而是话剧领域的奖项,老百姓依然关注度没那么高,尽管官方大力宣传,但轰动效应始终是要差上那么一点。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