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巴黎评论》的作家访谈不同于一般的记者访问,不是一次性的采访,也并非是为了配合作家的某本新书出版而作,而是一次可能历时数月甚至是跨年的访谈。
期间,《巴黎评论》的编辑和记者会多次造访受访者。长时间,多频次的访问,会加深作家和访问者的熟悉程度,在交流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延伸讨论和交流的深度。
大家交流写作习惯、方法、写作时所要面对的困惑、各种文坛秘辛······经过筛选的内容自然变得妙趣横生,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甚至是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
《巴黎评论》的第一次造访是在罗杰·斯特劳斯打电话的三天时间后,采访者是克里斯蒂安·萨蒙,《巴黎评论》的资深编辑,也是一名记者。
见面闲谈几句克里斯蒂安·萨蒙并未急于进行访谈,而是跟林为民聊起了在米国的生活。
“你跟大部分的作家都不太一样。”克里斯蒂安·萨蒙说这话的时候打量着公寓里的装潢。
林为民笑道:“作家好像不应该太有钱。不过别误会,这里只是借住的公寓。”
“可我查阅了一下,你的作品在米国的销量,光是这一部分的收入就足以让你过上大部分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林为民点点头,
“准确的说从我走上写作道路,就没有缺过钱。即便在中国的时候,我的作品也很畅销,当然了,在中国出版作品肯定没有在米国赚得多!”克里斯蒂安·萨蒙听着林为民的话,忍俊不禁,
“你似乎对自己的作品畅销这件事很骄傲?”
“不应该骄傲吗?作品畅销,有更多的人看,对每一个作家来说应该是梦寐以求的事才对。”林为民大方的说道。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