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太史令选出的吉日在五日后。届时,周武帝会带着满朝的文武大臣和儿子们前去京城郊外的田地插秧。
每年春耕时期,周武帝都会带着大臣们和儿子们下田插秧。这是周武帝自己弄出来的活动,为的就是让百姓们知道朝廷对春耕非常重视。
虽说这么做有些装模作样,但是百姓们看到皇帝对春耕这么重视,心中自然是十分感动。
春耕关乎着一年的粮食的收成。每年春耕的时候,农民都非常在意。如今见皇帝这么在意春耕,百姓们自然会更加地郑重地对待春耕。
除了这方面,朝廷还在其他方面表现出对春耕的重视。比如说百姓家的粮食种子没有发出好的秧苗,可以向当地衙门“赊借”好的秧苗。如果家里的粮食种子没了,或者坏了,也可以向当地衙门“赊借”。等到粮食收成的时候,把赊借的账还了就可以了。
这个“赊借”是先帝定下来的。大周刚建立的时候,很多地方别说粮食,就是粮食的种子都差点被吃完了。有不少粮食种子还被毁了。
在大周成立前的十几二十年,不是天灾,就是人祸,又加上年年打仗,粮食非常紧缺。那个时候,人们饿得都快要死了,只能把作为种子的粮食吃了。
大周建立的第一年,先帝下令让各地的衙门汇报当地的粮仓里有多少余粮,又有多少粮食种子。当时报上来的数量,少的惊人。
为了能让百姓有种子种,当时先帝非常强硬地让门阀世家捐献出粮食种子。这些人当然不愿意捐,百姓有没有粮食种,有没有粮食吃,会不会饿死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谢家是第一个主动捐献粮食种子。按理说,谢家捐了,其他世家也该捐,但是这些世家想要通过捐献粮食种子来跟朝廷换取好处,迟迟不捐。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