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现代西方国家工商业和高科技非常发达,而人们的心灵普遍很空虚,于是把佛教当成滋补的
“心灵资粮”或
“心灵妙方”。在东南亚很多国家,则是把密教修法当成可以快速解决现实世俗问题或达到自己私欲的秘方。
这两种看待佛教的心态都是不正确的。如果密法能这样满足世间私欲的话,就不符合佛法中因果轮回的定律了。
不论显教或密教,都是要我们学习善恶取舍的道理,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改变我执的观念,慢慢地累积善业,这样才会时时感到心灵的平静与快乐。
快乐的人,都是心灵层面向善、超越自我、能为他人着想的人。自私自利的人,心会慢慢地堕落,到最后,为了达到私利,常常伤害别人,结果众叛亲离。
一个人应该要有自信,但过度执着自我就是一种伤害。因此,要将心灵往上提升,转变贪心、嗔恨、嫉妒所造成的烦恼,就必须通过对心的理解及为他人的付出来改善。
在心灵层面上应该将佛法当成一面镜子,不断地反观自己的身口意,而不是让自己的身口意向外投射,将佛法当成用来检视、批评别人的工具。
佛陀讲得最多的是
“反观内心”。长时间不断地观察自己的身口意很重要,反观自己的时间越多,代表有越多时间的实修,同时就越能够剖析世间烦恼,了知烦恼如何导向善的方法。
有些人学佛愈久,愈倾向观察别人而不观察自己,每每与别人讨论、争辩佛法,都以显示自己的学佛资历与学问为目的,却无法将佛法实践在自己身上,生起我慢心,成为所谓的
“佛油子”,这种人实际上比初学者更无法调伏自心。有时候反倒是初学佛时的信心、虔诚心较为强烈。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