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八十五章 真心实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商探着头看了两眼,便笑了起来。

“诰书。”

诰者,上告下曰诰。

也意味着帝王对于臣子的命令。

顾名思义,所谓诰书,自然便是帝王对于臣子的命令之集合。

这本书是荀师走后,承平帝尚且在位之时,他主导编撰而成的,自然是再熟悉不过。

承平帝在位之时,除了延续先帝的治国理念之外,做的最大也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绝不是法家领袖于他在位之际成长起来。

也不是有心胸和魄力看着商一口气宰了千余位儒生,强势推行法家。

承平帝最大的贡献与心血,就在《诰书》,就在眼前。

《诰书》之中,有重大罪罚列举,比如结党乱政、抗粮抗拆、抗租等事——其实本来还应该有个诽谤皇帝。

只是开国皇帝王莽当初都不曾用过这个理由去惩治别人,最终被民间誉为圣王。

承平帝左思右想,在位成就超不过也就算了,这个是实在没办法。

但格局可不能再差了,于是就没加上去。

启志帝继位后也是雄心勃勃,甚至还想翻转一下夏朝的国策,所以也没定下诽谤皇帝的罪名。

也就是说,如今的夏朝,普通人还是有资格对皇帝去评头论足的,起码不能用这个理由去抓人。

当然,诽谤在位的还好,要是真敢诽谤王莽或是承平帝,那是绝对不行的。

毕竟活的人还可以吵架、还嘴,死了那便是盖棺定论,一切交给史书。

此时再非议,那可就是数典忘祖,而非诽谤皇帝了。

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

而《诰书》之中除了各种重大罪责之外,还有承平帝对于夏朝子民的殷切期盼。

包括但不限于墨家的兼爱非攻、儒家的仁义道德、法家的额,遵纪守法。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