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城郊。
甲胄实验场的工匠,还在捶打试制棉甲,新式四轮厢车已经搞出来。
以前没有急着搞,是战争需要的厢车太多,主要用民夫和辅兵来推拉。
而今已开国五年,朱铭刻意搜罗繁衍骡子。
大量骡子加上四轮厢车,能够有效减少民夫征发数量,而且还能提高后勤运输速度——当然,崎岖狭窄的路段,还是得依靠民夫和骡马。
至于为啥选择骡子,这玩意儿比马更易饲养,又比驴子更温顺听话。
“这种能转向的四轮车,造价比寻常四轮车贵得多……”
“能节省民夫,能加快运输,造价再高也值得。”
朱铭让车夫进行试驾,效果让他非常满意。
中国自古就有四轮马车的,但一直缺乏转向系统,因为……没有实际需求。
像那种用来拉货的大型太平车,如果超过了一定的载重,就需要四个轮子支撑。一是为了减轻拉车牲畜的负担,二是害怕车轮和车辕承受不住。
但拉运几吨货物,速度肯定很慢,不需要特制转向系统,也能把方向给转过去。
至于车辆减震系统,自古亦有之。
一种叫“伏兔”,也叫“车屐”。它位于底盘和车轴之间,起到类似汽车板簧的作用,不但可以减震,而且能够稳定车轴。
另一种叫“当兔”,是连接车辕与车轴的部件,同样具有稳定和减震效果,而且能有效防止车辕磨损断裂。
当然,肯定比不上弹簧,更比不上真正的板簧。
欧洲跟古代中国一样,很早就有四轮马车,由于成本太高、需求不大,一直都没有流行起来——直至胡斯战争!
胡斯军用四轮马车作为战车,再将这些战车组成车阵,车阵前方挖掘壕沟。每辆战车配有大概20个士兵,由弩兵、戟兵、刀盾兵、连枷兵和火枪兵组成。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