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多谢工科书友提醒,原谅老王这个文科生吧。今天仔细研究了一下转炉和回转窑,发现自己对转炉的理解都大错特错。)
(花了一下午时间查资料,还下载了冶金和水泥制备的相关书籍。所以,今天只有一更。)
清晨,工部。
“谢学士早。”
“有礼了。”
谢衍一路点头致意,快步走上三楼。
他已经跟一些工部官吏混了个脸熟,但人们还是经常对他投来探究目光。
没办法,他在工部的名气太大了。
一部分因为学术,一部分因为公主。
负责跟他接洽的工部主事叫范英,正五品官员。平时负责处理来往公文,也偶尔管理一些中小型项目。
谢衍跑来查资料,用不着他亲自盯着,纯粹是想借机跟谢衍搞好关系。
毕竟,谢衍在陈尚书家里住了一段时间!
“谢学士,昨天的资料可看完了?我又找到一些。”范英的态度极为热情。
谢衍点头微笑:“多谢范主事帮忙查找。”
这几天,谢衍在工部的资料室里,主要阅读各种炉、窑信息。有高炉、转炉、石灰窑、陶瓷窑、玻璃窑等等。
幸好他对冶金一窍不通,否则大明的相关技术发展,又会给他一种时空错乱的魔幻感。
就拿冶炼钢铁的高炉、转炉来说。
各种配套工艺的科技水平,如果换算成另一个时空的年代,可以从乾隆中期一直延伸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某些工艺还停留在乾隆朝,某些工艺已经到了咸丰朝。
热风炉已经搞出来了,但采用的是外加热,而非蓄热式热风炉。
转炉也已经搞出来七年,但采用底吹空气的办法。炼出的钢材太硬太脆,韧性、耐久性和疲劳寿命都较差。
说白了,就是钢材含氮、含磷、含硫过高。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