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后,一大清早,教学署的众人再度会首署衙内。
休息了一整天的蔡邕,神采奕奕,端坐在桌案上,正观阅着手中的答卷。考生所答,虽瑕疵不少,可也多有别见,有用与否,起码没辜负国朝三年之养。
很快,韩融便跳出昨日自己所看到的一张答卷,心中迟疑了片刻,还是走到蔡邕身前,言道:“伯喈兄,且观此议如何?”
蔡邕愣了一下,抬起头疑惑的看了一眼韩融,又看看其手中端着的卷子。昨日之言,自己当然还记得,只不过本以为是韩融一时起兴,过上一日也就权且不提了。
可现在...
接过卷子,蔡邕瞄了一眼,三陆柒号。
目光下扫,观其题目:何以兴民!
题目很特别,真要说起答案来,可能会有数百种,甚至更多。
而且,纵是自己,也未必能答的让所有阅者满意。毕竟,天下之间,志同道合者何其少也。
继续往下看,蔡邕的面色也愈加沉重起来。
辞藻算不得华丽,或许还比不上一般人所修饰的文章。只是,这文中所点之意,包含甚多,国家之要,皆在笔下。
不说其他,只要这篇文章流传出去,所作之人必是得万民之深爱,士族之所憎,勋贵之望切。
耕田,一个大周上下从所未曾提及的关键。
自打立国以来,不论王上公卿,还是士民商贾,都对那承继汉室以来的耕田制度闭口不谈,乃至于忘却。
大汉之所以沦落到眼下偏居一方的局面,耕田制度的崩溃,绝对算的上一个主要原因。而大周接盘之后,仗着税制的更改以及以工代赈的法子,不断收拢民心,让利于民,方形成今日大周民心所望的形势。
可说到根本,王上也不敢轻易去动耕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