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圆二章 工业先声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哈格里夫斯并没有多聪明,他的珍妮纺纱机发明在清朝乾隆时代,不过只有八个纺锤而已。后来经过改良逐渐增加纺锤数量,很多年之后才增加到三十个。珍妮纺纱机发明的五年之后,也就是西元1769年,英国人又发明了卷轴纺纱机,采用水力为动力,可以不用人费力了,纺出来的纱结实而有韧力,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种水纺机已经具备了马克思所说的“发达的机器”所必备的三个部分:发动机也就是水轮、传动机构和工具机。

其实,水力卷轴纺纱机发明之前几百年,元代的王祯在《农书》里记载了这种“水转大纺车”,有三十二个纺锤,每车日产量十斤,比珍妮纺织机刚开始的八个纱锭先进多了。十八世纪中叶前,西方传教士——其实他们通常也是商业间谍——将水转大纺车介绍到了西欧,英国人改良的水力纺纱机,从中获取了大量创作灵感,在原基础上增加了罗拉式棉条握挟等装置,可以对棉纤维进行牵伸。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那样,西方文明其实是在东方文明哺育之下才产生的,特别是中国文明。

不过,王祯农书当中的水力大纺车只能纺麻不能纺棉。不少人觉得当时中国根本也无法把水转大纺车改良为可仿棉花的纺车。若果真如他所说,那么中国的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不应该算人,应该是个顶个的猪头三才对。

其实,把纺麻车改进为纺棉车确实有技术门槛,但是这个门槛很低,根本就不困难。

李存真这个时候拿出《王祯农书》其实就是为的这个事。改进技术,使之可以纺棉。

李存真说道:“这里面记载了一种水转大纺车,可以用来纺麻,现在我需要有人把这个车给我改进为能够纺棉花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