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杨破天与韦三绝二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慨,二人虽然年龄相差十几岁,韦三绝却执意要与杨破天结拜为异姓兄弟。
杨破天年龄较小,不知道结拜为异姓兄弟应该做些什么。韦三绝曾在遇见杨破天结拜之前,与其他人结拜过。因为明教四大护教法王是除了光明左右使之外教主最为亲近的人,必须是一条心,所以他们必须结拜,所以他就一手包办了与杨破天结拜的这个过程。
他们结拜兄弟的流程比较繁琐,先用一沓红纸写出两个人的姓名、生日、时辰、籍贯及父母、祖及曾祖三代姓名的《金兰谱》,然后再摆上天和地的牌位,然后按照年龄的大小,先韦三绝后杨破天,依次焚香叩拜,一起读誓词,结为金兰之交。
韦三绝作为兄长,在结拜完成之后,给杨破天讲起了为什么结拜为兄弟叫做“义结金兰”。
这“金兰”二字取自《周易·系辞传》中的一句话:“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其最关键的就是要保持“二人同心”。
只要“二人同心”,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即使前面的阻碍物是金,也会被断开;“同心之人”就会有“同心之言”,“同心之言”最容易使人接受,听到“同心之言”就象闻到了兰花的香味,沁人心脾而浑身舒坦。
《太平御览》中援引《吴录》:“张温英才镶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义结金兰之好焉。”
听到韦三绝说得头头是道,杨破天慨叹读书太少,自愧不如,正好韦三绝也说起自己姓名的由来,说起他们家从唐朝起,就是豪门望族,家人多读圣人书,所以为他取名叫三绝。
这“韦编三绝”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