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十六章 生前盖棺太荒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石猛道:“一个人不管生前如何显赫荣耀,但是在其逝世后,人们对于他的评价,才是决定他到底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正所谓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为此‘谥号’制度就应运而生,而谥号就是用于高度概括一个人一生是非功过的评价,按其生平事迹给予褒贬,因此历代帝王将相、王公大臣们都非常重视。有褒的美谥,怜的平谥,贬的恶谥三种。美谥如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平谥如怀,悼,哀,闵,殇,有点同情的意味;另外东吴大帝孙权的谥号是‘大皇帝’,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由于恶谥是对死者的批评,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人们比较反感的事情,特别是皇帝。所以北宋王朝做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和平谥。”

杨逍道:“石大哥说得没错,先秦时期的谥号,通常是一个字,或者是两个字,往往言简意赅。齐桓公、楚灵王、赵武灵王……几个字就能定一个人毕生之功过。汉代以后,官府对于谥法的管理和认定更为严密,有‘大鸿胪’专司此事,汉代的谥号通常是两个字,汉代‘以孝治天下’,‘汉文’、‘汉景’、‘汉武’,其实都应该是‘孝文’、‘孝景’、‘孝武’。魏晋又改成了一个字,或者与‘复周公之政’有关。但是总的来说,唐朝以前,无论是皇帝,还是贵族,上的谥号都还比较客观、克制。唐朝以后,时代变了,人心也变了。”

独孤信接着道:“是的,确实是唐朝人把盛行千年的谥法彻底搞砸了。从唐代开始,谥号出现了两种变化,一种是逐渐加长,一种是生前加谥。逐渐加长的结果是确实是造成了动辄十几二十字的特长版谥号,除了祭祀大事,平常没人用这个称呼,于是逼得读书人用年号甚至用陵号称呼皇帝。至于生前加谥,也就使得谥号充满了溢美之词,。——如果有例外,那么提到的‘先皇’,大概率是前朝的亡国之君。试想皇帝还在位,谁敢用批评之词来评价他,谁敢给他恶谥。从此,谥号就从臧否人物的利器,变成奉承皇帝的方式,也成为皇帝驾驭群臣的手段。谥号的变异毕竟是单方面的,所谓‘惟辟作福,惟辟作威’,给皇帝的谥号充满了溢美之词,给群臣的谥号,也在皇帝的授意之下,越来越暗藏玄机。对于文臣,在某些历史时期,‘文正’,‘文贞’成为了那时公认的最高评价;对于武臣,‘忠武’成了难得的美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