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信启闲暇时就会将自己后世的见识作为“设想”记录下来,记录的笔记已经超过了十本,每本有十万字。
这些笔记被统称为《设想笔记》,被研究院的人相互传抄。研究院有制度规定,研究员在完成研究院安排的工作之余,可以从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设想进行研究。
研究二院一个研究员根据《设想笔记》中关于钟表的部分,用时七个多月制作出了一台座钟,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了刘信启。
献给刘信启的座钟是研究院经过改良之后,可堪一用的版本。
座钟整体高七尺,宽六尺,重达六百斤,时间不够精确,一天的累积误差在十息左右,相当于一分钟。所以每天午时有太阳时,需要根据太阳的位置校时一次。
这个座钟内部是一个摆钟,内里只不过是将摆钟的其他部件装在了一个大外壳里,仅留下了上面的表盘漏在外面。
相比于后世欧洲人献给乾隆皇帝的“铜镀金卷帘白猿献寿钟”,天差地别。
“铜镀金卷帘白猿献寿钟”整体由上、中、下三层组成。钟上弦后,在乐声伴奏下,上层的伞盖转动,麒麟左右摇头。同时,中层卷帘上升,仙猿走出拱门,向前探身下跪,双手前伸掰开仙桃,小猿也上下挪动胳膊作献桃状,十分有趣。底座的帆船、狮子等在音乐伴奏下进退自如,大象的眼睛和鼻子、尾巴也开始转动。
刘信启后世只在网上看过故宫博物馆院展览的视频,令人震撼,西方国家能在十八世纪就制造出来这么精密的机械,清国输的不怨。
与之相比,研究二院送给刘信启的座钟就非常简单了,大座柜里只有一个摆钟结构。
摆动的钟摆靠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来摆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