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牧、刺史、太守,应有尽有,各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率军而来。驻扎在一起的联军,浩浩荡荡,人数早就已经超过了三十万。
董卓得知袁绍起兵后,对袁绍愤恨不已,早知道当时就不应该封他为渤海太守。于是就把袁绍的叔父袁隗以及在京师的袁氏宗族全部给杀了。
袁绍听闻消息之后,痛苦不已,誓要杀董卓为叔父报仇。但实际上在少了袁隗这个阻力之后,那袁绍可是名副其实的袁家代言人,对于不学无术的袁术,早就被袁绍忽略掉了。总之袁隗之死,对袁绍的好处可要远远大于弊端。
在杀了袁隗之后,董卓又比较后悔。他抱着侥幸的心理,觉得袁绍或许有可能接受和解。这是第二天便接着派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镶来晓谕劝解袁绍等各路军队。
袁绍指派河内郡太守王匡杀掉了胡母班、王镶、吴循等人,袁术也捕杀了阴循,只有韩融因为德高望重免于一死。
十九路诸侯之中,刘辩是曾经的天子,现在又是卫将军、扬州牧,但明显关东各路诸侯都不买刘辩的帐。他们对袁绍颇为推崇,认为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其叔父袁隗又被董卓残忍的杀害,与董卓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而刘辩却拱手将皇位让给了刘协,刘协年幼,遭受十常侍和董卓的挟持,真可谓是大汉王朝的罪臣。
因此在推举各路诸侯盟主的时候,大家众望所归,都推选了袁绍作为联军盟主。至于孙坚极力想要替袁术争抢这个盟主之位,却因寡不敌众,早早的败下阵来。
当然也有像北平太守公孙瓒和袁绍不太对付的诸侯,想要推举刘辩做联军盟主,但都被刘辩以年纪太小,不能执掌大权为理由推辞掉了。而袁绍也不再多做推辞,便自告奋勇,接受了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担当。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