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59章 衣食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衣着

古代贵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叫“冠”,后代“冠”又泛指一般的帽子,如《大铁椎传》“不冠不袜”。“冕”是天子、诸侯和大夫在祭祀时戴的,上长方形的木版,前后沿挂一串小圆玉珠。汉代以后,皇帝专用冕,所以称皇帝即位为“加冕”。打仗时还要戴上“胄”,胄在秦汉以后又叫“兜鍪”,后代又叫“盔”,如辛弃疾《南乡子》“年少万兜鍪”,这里的“兜鍪”指头戴战盔的战士。

平民不能戴冠,头巾替代之,称为“帩头”,《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比平民地位更低的奴仆,则仅能以青布束头,所以奴仆又称为“苍头”,《董宣执法》“时阳湖公主苍头白日杀人”。

短上衣为“襦”,《陌上桑》“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冬有裘、袍等,《论语》“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平民通常只能穿褐或布衣,如《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上古没有棉花,布也是毛或麻制成的,但比褐要细一些,所以成为读书人常服,布衣由此而来。

古人穿的下衣主要有裳、绔、裈等。裳即裙,古代男子也穿裙。绔也写作“袴”,今天写成“裤”,但与今天的裤子并不一样。与现在的裤子差不多的是裈。

古人穿的鞋有屦、履、屐、鞮等,多为草、木、皮、丝质

古人衣料的质地除了毛、麻、皮等,还有总称为“帛”的各种丝织品,但那是达官贵人才能穿的,贫贱的人是穿不起的。《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在孟子的理想中,如果国家治理得好,人民富足,家家种桑养蚕,那么五十岁的人才可以穿上丝绸衣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