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罗大夫一行到了上海后,便成为难民和流浪者。
威廉?戴克和约瑟夫经商。罗大夫则用自己随身带的一些细软和医疗器械,在法租界开了一个泌尿科和妇产科的诊所。由于他的医术精湛,很快就有了名气,前来看病求医的便络绎不绝。对于有钱的病人,罗大夫收费很高;但对于穷苦的病人,罗大夫往往连挂号费也不收。经过这样抽肥补瘦,罗大夫仍有颇丰的收人,让他在上海能够定居下来。
罗大夫离开奥地利之前,已转入地下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朋友让他到上海后,去找希伯,并给罗大夫写了一封介绍信。希伯是波兰籍的犹太人,原是德国共产党员,因和当时德国共产党领导政见不合而脱离了德国共产党,但他仍然保持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他的公开身份是亚细亚杂志和太平洋事务杂志的记者,在上海同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1938年秋天,他曾以记者身份到皖南新四军驻地进行采访,见到了**、项英、周子昆、袁国平等新四军领导人,写了大量的宣传新四军的文章到国外发表。同时,他在上海组织了一个由外国人参加的学习小组,学习马列主义着作和中共的文件。
罗大夫安顿下来以后,便去找希伯,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找到了希伯。从此之后,他们的交往便开始密切起来,并参加了他领导的学习小组。在学习小组内,希伯经常谈论他在新四军驻地的见闻。人民军队中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的传统,三大民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红军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和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中艰苦卓绝的斗争,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坚持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动人事迹像磁石一样吸引着罗大夫。让他常想,八路军、新四军正在抗击日本***,而德国***是日本***的盟友。抗击日本***也就间接地打击了德国***。我既然来到了中国,就应当投身到抗日斗争中去。于是,他多次向希伯提出要到新四军中去,参加战地救护,用自己的医术为抗日军民服务。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