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姑苏沈家没落后,帝国最为兴盛的两大商帮,一个是徽商,一个便是晋商。
江南儒商,除了徽商凭借皇商,官商身份声名显赫外,苏商,浙商等虽实力雄厚,富可敌国,却隐而不露,低调行事。
其他诸如楚商,闵商,粤商,洞庭等地的商帮,多局限于当地,其实力还不足与之抗衡。
由于两大商帮皆因盐业与漕运而起家,不免在生意上多有重叠与竞争之处。
凭借积累起的巨额财富,两大商帮在山西,京城等地,多种产业展开激烈争夺,甚至到了恶意商战的地步。他们要么囤积货物,哄抬茶盐,棉花等物资的市价,要么拼命压低物价,打压对手。
此事的起因,源于晋商不满足于徽商把持京城等地的棉花供给,率先提高棉花收购的价钱,囤积居奇,试图夺回京城周遭棉花的主导权。
徽商则不这么认为,在朝廷作出迁都的举措前,他们早早地开始在京城周遭布局。甚至前些年的置地迁居,都是亏本买卖。好不容易熬到迁都,准备收获利润时,晋商出来搅和,他们怎会咽下这口气,纷纷提价以对抗晋商。
由于晋商筹谋已久,银子准备充足,又是突然发难,不少徽商吃了大亏。他们为应付日益哄抬至高价位的棉花价钱,不得不抽出其他产业的周转钱财,疲于招架。
而晋商与其他商人,又私下将囤积的货物,悄悄出售给徽商,令其雪上加霜。
黄家的生意,也正是由于这场赌局,百万两的身价全部被棉花套牢。而萧家借出去的二十余万两银子,不过是压垮黄老爷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少徽商因此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境地。更为要命的是,一旦徽商倒下,晋商得利后退场,无人接手赌盘,棉花的价钱将一落千丈,最终受损的将是种植棉花的农户,犹如谷贱伤农之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