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的人,但凡有点文化,百分之九十都是文学青年。
在没有电视,八个样板戏当道,人们唯一的娱乐就是看小说了。
当然,这会儿不像盛世如你所愿那个时代开放。
写篇小说要面临各种审核,一会儿涉这个,一会儿涉那个的。
反正五颜六色的,一言不合就四零四。
所以,到了八零年代后,人们被压抑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社会上出现了一大堆文学期刊,每个省每个市都至少有一种。
像首都这样的大城市就更别说了,二三十种都不止。
而且由于受众巨大,这些文学杂志大多都能自负盈亏。
童建国本来不是特别爱看小说。
平时更喜欢看《飞碟探索》、《奥秘》之类杂志。
这几年跟着赵君也偶尔看一看《人民文学》、《小说月报》等文学杂志。
去年7月份,童建国在《人民文学》上看到一篇小说,叫“燕赵悲歌”,讲的是农民企业家的故事。
童建国本身并不喜欢这种题材,只是比较喜欢这个叫蒋子龙的作家。
跟眼下流行的唧唧歪歪的伤痕文学不同,他的小说主要反映了改革者开拓进取的精神,有种昂扬向上的劲头。
换句话说,属于爽文,装逼打脸那一套在小说中处处可见。
《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
尤其《赤橙黄绿青蓝紫》中的刘思佳堪称笔王。
他要照这个路子写下去,绝对可以封神,白金都跑不了。
没想到他却开始改弦更张了。
《燕赵悲歌》就是他最差的一篇。
童建国感觉丫是写笔王写多了,自己忍不住就开始装笔了。
其实真实原因应该是各种批评的声音太多了,蒋子龙有点晕了,就想追求点深度。
他的小说本质上是小白文,他却想去讨好老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