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要凭借自己的能力打败郑荣植,这是对决赛的预演!’
就是带着这么荒谬的想法,吴非开始准备自己在第三局的第二轮发球回合。
吴非发球的全套流程,先是左右换着脚颠一颠,然后站在反手位看着对手,将乒乓球放在手掌和球拍间来回弹那么三下,躬下身子,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边,身体侧着,将左肩连带着的一点后背扭到对手面前,抛球,由前脚掌开始发力,用拧绳子的那种发力方式整个人转动带着球拍击打乒乓球。这样发完球,吴非就是正面对着球案,可以从容的选择接下来的击球方式。
不过这套东西都被人研究透了,就好像是郑荣植的发球也被吴非研究透了一样。
关键还是在发球时球拍触球的那一刹那,到底是怎样的角度,带来了怎样的旋转,又有着怎样的力量和速度。
很少有人能在那短短不到一秒的时间里看出对手的发球旋转,一般都是比赛打多了,下意识的就有一种预判,或者说是身体记忆,或者说是大脑反应,一瞬间就能对来球做出判断。而在当下无遮挡发球的时代,这种判断变得更加的简单。
现在很多人的发球都是一种游离在规则线内外的方式,身体侧身幅度较大,不用规则不允许的左臂遮挡,反而用身体来挡住对手的视角,在出球的时候,对手才能看到自己挥拍的角度。
吴非不是这种发球方式,虽然他的侧身幅度也不小,但他是为了旋转,这个人在发球这方面比较笨拙,技巧没有其他人那么多花活,更多的是从发球的速度、力量和落点上做文章。
所以当吴非想要凭借发球来破局的时候,就又是一个发球失误。
0:5。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