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百九十七章 千年盐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我们在这观察到其实制盐的工艺并不复杂,每天早晨女人们背着桶、挑着担子下到江边的卤水井取出卤水,再挑上半腰倒在盐田里。一般先倒自家盐池里沉淀杂质,然后再放进盐田里开始晒盐。水要倒进簸箕里防止冲坏盐田。一位妇女一天要沿着木梯和到江边小路的几百道坎,来来回回背50-100桶盐水,一桶水的重量大约是40公斤。他们用最原始的办法在这远离海洋几干公里的地方制出了盐。制盐的工作都是由女人们来完成的。强烈的阳光,使她们的脸上过早刻上了岁月的痕迹,然而,以我们外人的眼光看,在那一张张脸上总是能找到最质朴、最灿烂的笑容。

平整的盐田像镜子一样,有种神秘的美感。尽管同取一江之水,两岸的盐田却泾渭分明地出现红、白两色。西岸的加达村盐田是红色,东岸上下盐井村的盐田却白色,并因此被称为红盐井和白盐井,这种看似神秘的现象源于澜沧江两岸土质的不同—一加达村有红土铺盐田,而上下盐井却用细沙或白土铺田。

此时也正是澜沧江两岸桃花陆续开放的时节,这些在“桃花月”晒出的盐又被称为“桃花盐”。借着日晒风吹和盐田渗漏,卤水得以蒸发、结晶,十多天后,一层层结晶盐就出现了。用木刮刀轻轻刮拢这层晶体,再装到竹背篓里沥干水分,芒康人就得到了大自然馈赠的财富盐。到了收获的时侯,那一张张脸上总是能找到最质朴的笑容。收获是快乐的,却也是艰辛的,妇女们还需将收好的盐背回去。现在一部分家庭也会用骡马甚至摩托车运送,以代替古老的运输方式。

看完这些梦云不由得感叹,知足者常乐。我们又到了多拉日追,它位于芒康县宗西乡境内,距芒康县城90公里,传说这里是文成公主进藏时的一个驿站。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