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南朝梁天监年间传入南岳衡山。最早弘法的是惠海和海印,后又有慧思带门徒40余人来衡山弘法。当时,中国本土道教文化在衡山已很兴旺,满山道观巍然、香火不断。南岳圣帝虚怀若谷,接纳了佛教文化。
到了近代,南岳佛道两家携手团结,成立“佛道救难协会”,共赴国难,谱写一曲抗日救国的赞歌。
虽然儒释道三教的信仰不同,追求各异,但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
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庙,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庙宇中绝无仅有的。
另外三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源于衡山的另外一座寺庙-南台寺,故南台寺有“天下法源”的称呼。
南台寺后面的瑞应峰上,修建了一座金刚舍利塔,塔呈八角形,共九层,高四十八米。
塔里一至八层供奉着各位菩萨,第九层则藏有两枚佛舍利(1969年在上封寺寺后掘出)。
南岳衡山儒家的书院文化也相当繁盛,南岳衡山是“湖湘学派”的发源地。
南岳衡山的书院文化始于唐肃宗时,邺侯李泌赐隐于南岳烟霞峰下读书论道,居处藏书极为丰富,其后李泌之子李繁为随州剌史时,在南岳建南岳书院(现名邺侯书院)以作纪念,时约816-824年,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
南岳书院数量众多,曾在全国居第一位,有着很广泛和深厚的影响,
明代王阳明、邹守益、湛甘泉、蒋信、尹台、王宗沐等又先后在南岳衡山文定书院、甘泉书院讲学。
清代曾国藩在《重修胡文定公书院记》中写道:“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以肃岳故也。”
据《湖南通志》统计,清光绪年间,在现南岳区范围内,先后共有邺侯、卢潘、集贤等书院17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