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玉湖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迅速消退的经济活力让这片看上去死气沉沉的区域不再具备任何商业价值,也开始渐渐被湖山居民遗忘。不过繁华褪去之后,沉淀在市井最深处的古朴气息再度呈现了出来,整个旧城区到处是一派老街景象,与其他区域的现代都市风貌有些格格不入。在这些老街巷中不仅有众多令秦锐这等饕客津津乐道的深巷小馆,更是汇集了不少一度无法融入现代化工业进程的老字号商户。

玉湖斋便是湖山众多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之一。关于这个字号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据说清朝道光年间,几个本地士绅在小南湖边的酒楼中招待一位江南来的举人,席间有几碟干果蜜饯和糕饼点心颇为得味,那糕点色泽如玉,温润滑爽;蜜饯形似宝石,饱满香甜。举人老爷酒至微酣,见窗外清风拂动绿柳,湖水泛起微澜,心中不胜喜悦,没想到在北方山川雄壮之地竟也有这样一隅秀丽风光,更难得那江南糕点精致如斯,比自己在家乡时常吃的也不遑多让。

想到这里,他叫来跑堂的伙计,询问这点心在哪家字号买的,跑堂的小伙子陪着笑答道:“老爷您抬举了,这玩意还有啥字号,就是在集市上老孙头家的干果铺子买的。”

几位士绅听罢面有愠色,觉得在客人面前折损了颜面,举人老爷却毫不在意,赏了小伙子些铜钱,让他饭后带自己去找寻那间铺子。待找到地方聊了几句,才知道老孙头的家乡也在江南,虽非举人老爷同乡,但也相距不甚远,因此会做些苏杭点心。

举人老爷在千里之外听到乡音,不禁倍感亲切,见老孙头这铺子生意不小,点心做的也好,却开在集市上,又没个响亮的招牌,没来由的掉了几分身价,于是便委托几位士绅帮老孙头寻觅个好地方开张,又着人取来笔墨,思忖片刻,挥笔写下“玉湖斋”三个大字,赠与老孙头。老孙头千恩万谢,把这三个字做成匾额,挂在新开张的铺面门口,从此玉湖斋便享誉一方,成了湖山最有名的点心铺子。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