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蓝田县时,李易见到过,不,刚到李家庄子的时候,就有钻木取火的东西。
小弓、木头、绒草,一般绒采用艾蒿。
其他的柳蒿、水蒿等蒿子一样。
编成绳子,钻木取火的时候把绳子放在缺口的位置。
只要不潮湿,一般情况下,半刻钟用不上就着了。
什么硫磺了、硝石了,用不着放。
可快了,唰唰唰,艾草的绳子就被点燃。
用艾蒿制作蚊香,就是一根绳子挂着,不吹它,它自己一点点燃烧。
一旦吹它,它就变成火苗。
即便如此,大唐的百姓还是不愿意总生火。
需要大量的蒿子编绳子,还要找合适的木头,制作出来差不多的形状。
长安和州府治所之县的人,更多选择在外面吃,在家得有灶,大唐是李易到了后才有烟囱。
不然全在外面搭灶,烧柴火。
李易小时候农村的灶在东北一律连着火炕,有砌的烟囱。
夏天放一块石板、瓦片,把连火炕的地方给挡上。
冬天拿起来,火从炕道走。
别的地方呢,都是外灶,谁愿意在房子里烧火?
大唐的官府必须始终有火种,百姓要借的,不给不行。
村子里一般大户人家给同村的人提供火种,要是有家族的村子,更方便了。
上厕所拿啥刮屁股,做饭怎么生火,这才是大唐的日常生活。
火石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火镰需要金属,铁,铜显然不行。
李易那时多少年前,抽旱烟袋的时候,烟袋锅里塞上烟草,一手拿火石,一手拿火镰,啪啪打。
打掉的火星落到烟袋锅里,点燃烟草,使劲抽,抽几下,再用手按一按。
后来有火柴了,点燃火柴,还是得按一按,抽一抽就得按一按。
见过两个烟袋杆子对火的没?抽卷烟可以把别人的烟拿过来对一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