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子,伐辽为大势所趋,尔可知何为冒天下之大不韪者?”
赵楷看着发回的奏章上用朱笔御批的这段话久久不语。
冒天下之大不韪,到底这天下是谁的天下?
说到底,还是赵佶不愿以一人之力去抗衡整个士大夫阶级。
赵佶的立场赵楷明白,为了皇位的稳固,他必须在这一点上与大多数士大夫官员保持一致。
但明白归明白,赵楷却不能够眼睁睁地看着大宋在这些君臣的手中奔向深渊。
靖康之难的惨剧便是他们一手主导,若赵楷不加以改变,七年之后历史依旧会重演。
此刻应该抉择了,难道要服从赵佶的选择,积极支持北伐吗?
赵楷的选择是再次执笔,给东京的神勇军刘锜、韩世忠、陈东回信。
写好信之后,赵楷叫来吴用,亲手将信交到吴用手中,命他亲自前往东京一趟,务必亲手将信送到三人手中,顺便将太学之中那个叫欧阳澈的学生带回西北。
待吴用走后,赵楷召集麾下文武,升堂议事。
既然这战争要准备开始了,士卒也要加强训练,尤其是思想层面上,必须要严格听命于赵楷的命令。此外西北六路所有县府都必须将战争的机器运转起来,留给赵楷操作的时间不多了。
四月中,从辽阳回来的马政、呼延庆二人抵达了东京,献上了宋朝君臣期盼已久的缔盟书。赵佶重赏了马政、呼延庆二人,擢升马政为翊卫大夫,呼延庆为拱卫大夫。并于同日封童贯为河东河北二路都元帅,种师道为副元帅,蔡攸为监军,率河东、河北军与西北军共计十五万兵马,号称二十万北上伐辽。
原本赵佶是打算以王禀为副元帅,并不打算再从西北调拨军队,这个中生代将领受到了童贯的大加赞赏,赵佶也觉得此人能力应当不差,是个边帅苗子,因此有意提拔他。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