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5章 赵县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哦?如此了得的成绩,放在整个大周都是亮眼的表现了,按理说每次考察政绩,赵县令的评价应该不低才对,为何会在白桦县做十年的县令?”

周朝的科举制度继承前朝,读书人先是进行县试、府试、院试考取生员,也就是秀才的功名。

这三场考试因为都是在省内举行,所以是年年都有。

获得秀才功名后便可以前去参加省城的乡试,乡试若是上榜,就可获得举人功名。

进而参加京城的会考,会考上榜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进士功名,不过之后还是要参加殿试角逐排名,状元榜眼探花也就是在殿试中考出来。

乡试和会考、殿试都是三年一次,这主要是考虑到交通不便,如果不留下足够的时间,许多偏远地区的学子便很难有参加考试的机会了。

周国有数百个县,寻常的周国县,如果三年能出一个秀才便称得上县令和教谕教化有方,可以在考评中获得很好的评价了。

如果十年能出一个举人,就都该说这个县文风斐然文运颇佳。

至于进士,那都是可遇不可求,除非传统的文教重地之外,其他地方根本不敢奢望。

毕竟一次院试,整个大周也不过考出二百多名秀才,一次会试大周也不过出百名左右的举人,而每次能够会试上榜获得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乃至赐同进士出身的也就三四十人。

而教育资源很不均衡,先是京城和那些繁华的大城市集中了最好的教育,能够考取功名的读书人也就越多。

然后是各地的省城、州府,能够有一些读书种子。

再到平平无奇的县一级,在大家眼中科举高中那就跟‘玄学’的关系更大了。

毕竟哪怕小地方能有些名门望族愿意花钱请先生教书,真有大才学的先生却不一定愿意留在小地方。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