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前番骤雨汇集,耕地边的池塘波光粼粼。
根据水位,张涯粗略估算,蓄水超过一万八千方。
但池塘中间有深沟,是藏鱼越冬所用的,畜力翻车够不到,能利用的水量也就是万方左右。
至于,农田单位灌水量。
这种很具体的数据,他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有关信息,只是他前世出钓时,跟农民朋友侃大山,偶尔了解到一些。
比如,浇一市亩要六十来方,若是更旱、沙土之类的,百十方都打不住。
九陵塬为黄土高原土质,和张涯前世所涉及的不同。因此,这种单位用水量,只能当成参考,需要加点或者更多余量。
他所计画的防洪灌溉水库,就是按照双倍余量进行荷载的。
实际需要多少,只能浇上一水,才能直观认识。
结合徐平山给出的建议,张涯决定浇灌谷子农田时,赵树起已开始制作第二部畜力翻车。
由此可见,赵树起的手艺、效率多么高。
此人独自核算所需木料后,在胡季兴、王春茂的帮助下,购买原材料、制作零部件,组装、测试,十多天时间,就一气呵成!
首批制作的翻车,就是个应急项目。
张涯设计的亦粗糙,不可能面面俱到。
毕竟,等干旱来时就晚了。
当然了,有机会长时间运转测试,最好是稍停制作步伐,根据首部翻车的使用效果,优化、改进方为正确之路。
让徐平山回村调用耕牛,张涯带着赵树起、王春茂等人,将翻车运到池塘边,安放在临近谷子田的茅草棚中。
这算是固定扬水站,能避免烈日暴晒,改善灌溉工作条件。早在池塘开挖时,他就统一规划了四座,两两对称、位于池塘南北侧。
接下来的细节,张涯开始‘头痛’起来。汲水轮浸深多少、刮水槽抬升多高,才能取得灌水流速和翻车效率最优化?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