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涯传书《优生论》,原本名单中有韩琦这人。
只是送走所有烧瓷匠,给范仲淹、包拯等人写信时,刘小乙再次前来塬地,通报有关边境情报。
张涯看到个熟悉的名字——狄青!
负责鄜延路军政要务的安抚使韩琦,此时只有三十三岁,官宦世家出身,包拯同年科举的榜眼,行政、军事上更为激进。
情报上称:令狄青率万余人,在金明浑州川,起筑寨堡驻军,同时在军营附近,营造拦河土坝,蓄积浑州川水。
如此以来,不但能淹上游河谷,拥塞党项来犯道路,亦能灌溉下游的肥沃谷地,可招募农户来耕种,获得粮食供应大军。
浑州川土坝,比川口坝更高,工程量更大。
韩琦大手一挥,就定下四十五米高程!
张涯看完通报后,立即将他排除在外。
在条件不足的宋朝,营造如此高的土坝,风险呈几何倍级的增加,若是有些工序不精细,溃坝、垮坝分分钟的事儿。
韩琦就算是很抗揍,甚至比范仲淹还能抗。
然则,若是加上《优生论》,张涯不认为他能扛得住!
唉!这个韩琦,还是专注起寨、筑坝事宜吧……张涯思索了半天,便修书一封,让胡媛带给范仲淹。
有所为有所不为。
未言胜,先虑败。
拦河筑坝,牵扯人命大事,不能丝毫马虎。
既然韩琦定下章程,说服他更改计划,大概是不可能的。
‘人轻言微’的张涯,只能查漏补缺,尽人事听天命。通过胡媛之行,建言范仲淹,调派秦翌等专业人士,前去增援浑州川坝。
至于传书庞籍,由滕子京着人办理。
弄完这些事宜,送走教育家胡媛,张涯便偃旗息鼓,蛰伏于阳凌苑中。枪打出头鸟,该低调之时,就要低调。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