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潜的这次谋反,后世的史学家一直是存在争议的。尽管最后这一行为是确定无疑的,不过双方论战的焦点就在于刘潜起兵的动机上。持正方意见的人声称刘潜在不能判明所接到的密函的真伪的前提下,依然率军南进,这显然是他本身也有意利用这次宫廷的内斗渔利的表现;而反方的人则表示刘潜手握十五万大军,却只率领五万人南下,并且在南下的同时还加强了北部边关的防御工作以防突契乘虚南下袭扰,这本身就说明了刘潜的本意还是在维护绢之国的利益,是为了维护皇族正统的权力。
而实际上,刘潜的行为可以说是兼而有之。他维护国统的心思是很明确的,可要说他没有趁此机会强化自己的地位的心思,那也未免把他想得太过高尚了。由于长期受到刘裕通的打压,造就了刘潜谨慎过头的毛病,这也影响到了刘潜在此次南下行动中的决心不那么坚决。这也给了后世的史学家众说纷纭的诸多凭据。
当刘潜派出的五千骑兵在河中府受到阻碍时,刘潜的大军刚刚开进到晋州,还没有离开他实际的管辖范围。原本兵贵神速,可刘潜却显得慢慢吞吞,这固然是因为他本身心里的不确定,同时也是刘潜一心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获取更多正确情报的缘故。
由于刘龑的密旨已经送达河中府,因此刘潜的骑兵要求过境并渡河的请求遭到了严词拒绝。本来一股来历不明的骑兵突然到来就不能不引起当地军队的警觉,更何况这支军队竟然声称是奉先帝遗诏进京的。当地官员立即出示了刘龑的圣旨,声明若不及时退回驻地,将视其为叛军加以剿灭,并通告周边各地联合剿灭叛乱。最终这支骑兵只得返回,虽然河中府的驻军不超过三千人。可是要让骑兵攻城本身就是件很困难的事,再加上河中府已经明显加强了戒备,硬拼也是毫无意义的事情。既然无法西渡黄河。那么避免正面冲突表明自己并非叛乱或许是明智的选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