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和玉米是寒冷少雨地区的特产,能为在那儿居住的百姓们,提供一口续命的粮食,可一旦到了湿热的地带,它们的状态却一落千丈,大有减产的趋势。
若不是晁起阳父子不分昼夜的开挖排水沟,玉米和高粱定然难逃烂根的命运,落得绝收的凄惨下场,所以不得不选择种植水稻。
古书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荣睦可不敢保证,能在杉鹭镇和安宁城一带养活无数百姓的高粱和玉米会变成什么怪东西,让治下的百姓饿肚子。
在他看来,逆天带来的后果基本都是负面的,唯有顺应天气,方才是正确的。因为他必须保证治下的百姓不饿肚子,若是他一个人的话,就完全没有这样的考虑。
好在大米的滋味足够香甜,入口时的软糯,也比玉米和粟米要更让人回味,否则他肯定不愿意这么做。
经过数月的准备,先前用来排水的沟渠,已经全部改造成了大大小小的水渠,霸阳州城两百余万亩的良田,具备了种植水稻的条件。
自水稻苗运抵霸阳州城码头的那天起,绿油油的小苗,被马车、牛车运送到田地里,在晁起阳父子的带领下,二十来万只种植过高粱和玉米的农户,挽起裤腿,走到水田里面,学起了插秧。
晁云继续发挥他不务正业的特长,顺带弄来了不少的泥鳅、河蟹还有坝阳鲫的苗子,投放在刚刚插好的水田里,待得水稻成熟之时,赚些外快花花。
五月的霸阳州城内,帐篷和砖房的数量,再度形成了一半对一半的比例,远远看去,高大整齐的砖房和松垮随意的帐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的无奈之感。
仔细看去,会发现霸阳州城竟然会比原来变大了四成之多,显然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并非黎威等人的施工进度过慢,而是又有足足二十来万的难民涌入了城中,令城中人口的数目激增到了将近六十万。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