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掌院学士吴宽告病。他身上“列席御前会议”的位置就被许多人惦记着。
如今大明朝堂的“界限”非常分明。“重臣”是那些官员一目了然。这就不像以前比较模糊。
举个例子,譬如以前若朝廷发生大事,弘治皇帝需要在武英殿议事。那些够资格的大臣基本都会去武英殿。
这个“够资格”通常就是指的有廷议资格的大臣,在加上武臣中超品的勋贵。
而人一多,其实就没法区分朝臣中谁的地位比较重要。很多时候就看要“风评”、“人心”。
大明朝的重臣们,其地位有很大一部分要靠“名声”、“党羽”来实现。
而不是靠制度!
这是有非常大的弊端的。做事情哪能不得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最终结果就是大明不好!
另外一个弊端是:导致重臣们对下权威不足,对同僚倾轧加剧。
权威不足,表现在大明朝的刺头很多。特别是御史群体,随时都敢“咬人”。
倾轧加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嘉靖皇帝开启的内阁争斗。想要当首辅?很简单,干死排在你前面的那个人就行!
而万历皇帝为压制“权相”的出现,放任御史攻击宰辅、阁臣。最终形成明末时操蛋的格局,居然靠清议(舆论)来定国策、官职。东林党遂兴。
所以,大臣们权力、任期,都不能模糊,反而应该是明确起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如何来领导这个国家?
皇帝要保住皇权,压制相权,两宋时期和万历皇帝那种靠“御史”来骂宰相的路子明显是错的。当代的治理制度才是应该借鉴的。
张昭这个“御前会议”搞出来,那就是明明白白的圈定“重臣”的范围。没有参加会议的资格,那就没有参与朝政决策的资格。而不像之前,谁都可以哔哔。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