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高强的美食秘诀当然不只是精白糖这一种。在东南沿海的船民渔民当中,早已有人使用一种海藻晒干磨成的粉末来增加汤料的味觉,这种汤经过高强的品尝之后,基本上可以视为添加了某种类似味精的佐料,因此在应奉局自营的十几家美食铺面中,无一例外都使用了这种海藻粉末,使得食物的味道格外鲜美,香飘四邻。
但这海藻粉的性质和糖不一样,其本身并没有很大的价值,也不适合用来大量生产,相反添加了这种海藻粉末的食品却可以带来极大的利润,因此高强将这海藻粉末列为最大的商业机密之一,严禁外泻。包括那些在博览会场烹调的厨子在内,最多只知道使用这种粉末,对于其究竟是何物,如何来的,也是一无所知。
既然赵佶不问,高强乐得揣着明白装糊涂,领着皇帝等人来到一楼的后半部。此处乃是划归胡商经营的地盘,百多家胡商在此摆开阵势,将各自地方的特产一一亮出。
这就很符合赵佶原先对博览会的想象了,举凡当世闻名的珍宝,在这小小的空间中无一遗漏,来自北地的皮毛、人参、北珠,来自西域的虫草、柴胡、苁蓉、红花,经由海路到来的天竺香料、玛瑙、犀角,象牙,甚至远从极西威尼斯等地辗转运来的玻璃制品,辽、夏、吐蕃、大理,高丽、日本、占城、安南、真腊,渤泥国,麻逸国,三佛齐国,锡兰,天竺,大食,龟兹,于阗。乃至西欧的地中海各国,简直就是当时世界上文明国家的一次大聚会。
这种聚万方于一堂的效果,当然不是高强搞几支船队,作几年外洋贸易就能办到的。中国自从千年前秦汉以后,一直以富强和文明傲立当世,中国的陶瓷和丝绸历久不衰,以至于陶瓷就和中国等同起来,统统,被人叫做支那(高强是来到这个时代才知道。支那这个词其实是古代西方人对中国的称呼,是从梵语的“秦”字演化而来的,估计是到近代才成为日本人对中国的蔑称);及至盛唐更是万国来朝,虽然五代以后西域被战乱侵袭,丝绸之路断绝,但海上丝绸之路随即兴起,凡利之所在,各国商人不惜远涉重洋万里,冒倾覆客死异乡之危前来贸易,有的干脆就在中国定居,娶妻生子,开枝散叶,像高强在杭州应奉局所用的那个大食人杰肯,就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后代。倘若华裔在海外的叫做香蕉人。那么类似杰肯这种就可以叫做香瓜人了——外面白,里面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