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书院最初是一家小书塾,荀淑曾在此讲学,后来其子荀爽联合颍川四长将该书塾扩建,取名颍川书院。
今日思贤堂内,宾客众多,豫州刺史刘乔,颍川太守寇褒、荀泽、荀邃,陈世范,钟璠(钟雅族叔),韩瑾、韩朔父子,枣腆、枣嵩,赵真、赵通父子,赖婴,洧仓督庾瑕,褚偃以及许昌令饶升平都在场。
如今颍川书院的院长是陈拱,已年过七旬,是中书令陈准族兄,致仕前曾位列九卿。
褚偃道:“听说郑丰被司隶校尉部的人抓了,正在押回洛阳途中。”
陈世范一脸震惊道:“怎会发生这样的事?”
褚偃捋须笑道:“他是清河王(司马遐)府上的幕宾,清河王和东瀛公谋逆案发后,他能安然脱身,其中必有内情。”
田熊道:“郑丰当年还做过吴王文学,吴王殒命,尸骨未寒,他却转而投靠了清河王和东瀛公,这样反复无常的小人,与昔年吕布何异?”
郭盖冷笑道:“东吴儒臣向来如此,不仅习惯投降,而且很会投机。”
赵真看向他,脸上挂着善意的微笑:“子覆兄(郭盖字)方才所言未免不妥,让有心人听去,恐会引火上身。”
郭盖不屑道:“若陆云仍然固执己见,这火很快就会烧到他自己身上。”
坐在裴頠身边的王祷突然开口道:“读书的目的首先是做人,再是做学问,勿要被外界俗事所打扰,从颍川书院走出去的人,难道就是这样给底下的学子们做表率的吗?”
郭盖面色不悦,但也不再说什么。
褚偃不禁笑道:“茂弘郎君就读于孔家私塾,目光远大,不受太傅征辟,也不愿做东宫属官,但就算颍川书院成绩优异者入洛后也无法轻易获得这样的清闲官职,这么看来茂弘郎君就是他们最好的表率。”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