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末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一开始,便是从太国开始的。
当然,后世也有各种各样关于这一场金融危机的分析和解释。
有人说,这一场金融危机,最初其实源自于日国。
从95年开始,为了防止出现通货紧缩,日国央行奉行低利率政策。这对于那些想参与外汇套利交易的人而言无异于天赐良机。保守估计,1995年到1998年三年中,日元套利交易的投资者获得了1690亿羙元的“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另外一方面,由于经济放缓、外国投资者由于日元走弱而撤资,日国银行的股价在1996到1997年间下跌;另一方面,弱势日元将羙元贷款的日元价值提高了。这两方面因素都减弱了日国银行达到8%资本充足率的能力,于是日国银行不得不减少海外贷款。
当时,东南亚国家乐于从外国直接投资、组合投资、政府贷款中接受资本流入,根本没有意识到其中潜藏的巨大风险。
于是,日国银行一抽贷,导致这些国家发生急剧的信用紧缩,叠加国内经济形势,以及西方金融炒家的进攻,于是金融体系迅速奔溃,多米诺骨牌倒塌,危机便迅速蔓延。
90年代早期,太国是东南亚的经济明星之一,从大米出口国一跃成为地区轻工制造业和旅游业领袖。1990年到1995年,太国GDP年均增速达到9.1%,政府预算盈余约占GDP的3.2%,国内储蓄高达GDP的35%左右。
然而,太国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大量吸引外资基础上的。1996年,太国的外债急剧上升至1128亿羙元,占GDP的62%,其中多数是短期资金。而其外汇储备仅380亿羙元。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