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有本奏”
李恪高声一发言,已经慢慢悠悠澜朝堂正中,正准备在万众瞩目下盖棺定论的孙叔通一下便蒙了。
论规矩,臣有谏言要先汇报,呈奏本,等皇帝拿到奏本,郎中令发言允许或默许后才可以发言。
但秦时的官员大多经历过战国时期,文官凭嘴皮子做人,很多时候,营造气势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所以朝辩之事,殿上的规矩经常会为几方的话事人破例,允许他耍一些花招,就比如孙叔通先行出班,一直超到绿袍前面,以身直面始皇帝。
这种时候,一般就是言官要发表重要言论的时候了,支持的人翘首企盼,反对的人沉着应对,似乎,好像,大概,可能从来没出现过『插』队的情况。
这时候『插』队,不是坑人么
孙叔通不过一个的博士令,虽是博士署的主官,但秩级也不过一千石,论规矩只能站在第三梯队,他蹭蹭蹭跑到前头去了,这时候该站在原地等李恪奏完,还是灰溜溜再逃回队列里来
李恪睁着大眼睛,无辜地耸了耸肩。
始皇帝哑然一笑,轻声问“钜子亦有话”
这一句是极有技巧的。
李恪已经事秦了,身上挂着两个官印,在朝会这种正式场合,用官身称呼才是正经。
可以无视这种规矩的唯有始皇帝,他轻唤一声钜子,让众人恍然记起,在这场朝辩当中,李恪与孙叔通根本就是将帅兑位。
孙叔通行到殿前是话事饶特权,李恪『插』队,也是话事饶特权。
这特权运用得如此之妙,在堂之人几乎忍不住想高声喝彩。
幸好没人喝出彩来。
所有人都看着李恪,看着他懒懒散散迈步半步,大概算是出班的意思,然后“臣这一奏是临时起意,不曾准备奏本,陛下不介意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