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位于南阳盆地的北缘,夹于伏牛山与桐柏山之间,战略地形极为重要,历来是南北势力必争之要冲。
春秋战国时南方霸主楚国便在南召、方城、泌阳、鲁山等地修筑连续性防御城寨,封堵北方势力经伏牛山与桐柏山之间南下的通道;三国时发生于曹操与刘表/刘备之间的博望坡一战,便发生在方城县治南五十里处的山林之间。
荆襄战事过后,天佑帝意识到仅仅守夹峙汉水的襄樊两城,并不能很好屏护荆襄,而即便整个辽阔的南阳盆地都稀无人烟,也有必要在南阳盆地北部边缘地区修造新的防线,才能更好的将梁军挡在荆襄腹地之外。
天佑帝一度使杜崇韬,将邓襄都防御使府迁入南阳盆地内部的邓州残城,从湖南、江西等地征调大量的丁口填入邓、均等地,充实边防;而方城县与蔡州舞阳县之间,修筑连续性防御城寨,东西两翼延伸到伏牛山东麓及桐柏山西麓的山岭之中。
方城防线并非简单一座城池,而是由五十余座大小城池、屯寨组成的防御集群。
杜崇韬时期,方城防线除了常年驻有一万两千名禁军将卒外,另有一万五千余户兵户依托方城、南召、沁阳三县北部的诸多屯寨,进行屯田耕种、操练备战,也是方城防线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崇韬之后,郑晖、柴建二人接掌方城防线,常备驻守的战卒从来都没有低过一万精锐。
而此刻的方城防线,驻兵仅剩三千。
原有的屯寨兵户,一部分丁壮被抽调编入襄州行营军,又有相当一部分屯寨兵户在过去三个多月时间里,迁往梁州安置,目前仅剩不到五千屯田余丁(兵户青壮未编入现役营伍者,称为余丁,方城防线最鼎盛时,遇敌可以紧急征用两万名屯田余丁参与诸城寨的防守)。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