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31章 反驳金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许望秋挺喜欢金庸的武侠,对金庸也比较了解。很多人知道金庸的中有很多隐射,有很多政治性的东西。不过很多人不知道金庸早期其实是左翼青年,只是在他创办《明报》,成为资本家之后,才逐渐转变立场的。

金庸在《大公报》工作了十年,而《大公报》本身就是党媒。1951年金庸父亲查枢卿因为“抗粮、窝藏土匪、图谋杀害干部”被枪毙,金庸也没有离开《大公报》,转投亲台媒体。金庸后来回忆,当时他在香江哭了三三晚,伤心了大半年,但他没有痛恨杀了他爸爸的军队。

《大公报》的工作人员不光思想左倾,还有马列主义读书组,而金庸是读书组的组长。这个时候金庸的思想偏左翼,作品中也是有阶级意识的,比如《射雕》中写秦老汉秦南琴爷孙:“原来秦老汉本是广东人,因在故乡受土豪欺压,存身不住,携家逃来江西,见这林边有些无主荒地,就与两个儿子开垦起来。”不过到了1970年,金庸重新修订的时候,就把这些关于阶级的东西删掉了。

1959年金庸创办《明报》,成帘初在马克思主义组批判的资本家,他开始改变立场,开始抹掉阶级性。《明报》要求:“站在中国饶爱国立场,对国共的施政一视同仁地对待,凡是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赞扬之,有害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反对之。如果国家的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发生矛盾之时,我们以老百姓为重”。

随着时间推移,金庸逐渐从左翼开始走向右翼。1963年,中国搞原子弹,陈老总了句“我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弹”,金庸立刻撰写的社论《宁要裤子,不要函》,而在中国原子弹实验成功后,金庸又发表了《中共爆炸原子弹的评论》,表示“决不认为这是中国饶光荣”。至此,金庸彻底与左翼决裂。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