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们的想法很不错,很合乎常理,青壮劳力们都去工坊的去工坊,不去工坊的那些,有的人直接搬到辽东,有些人则是去做些小营生。
总之一句话,人们都离开自己的土地,去干与种庄稼不相干的事情。
哪怕有这三成的人口隐匿,也不够他们工坊使用的!
但是现实狠狠的给他们一巴掌。
房可壮拿到的数据不假,可惜他只调查过离开的人口,却没有去找上缴粮食的数目。
对比显示出来的人口,上缴的粮食才是实实在在的数目。
如果说因为人口流失,粮食产量下降,那么农税肯定收不够……
房可壮作为传统文人出身,又是做的御史这样的文字工作,自然不明白那些技术官员以及地方大员对于数字的掌控。
也不明白那些数据背后的含义。
事实上,才顺天府统计完人口后不久,便有人展开对征粮税的统计。
毕竟不需要别人催促,顺天府对自己辖区内的数字,比他么还要敏感。
只不过因为粮食产量这样的数据,统计出来以后都是上报,并没有像人口流动那样十分重大的系统记录。
在房可壮没有主动寻找下,也不会有人将其送到他手上。
实际上,因为西山地区大量工坊的建立,顺天府专门有人跟踪过对于农事的影响。
经过调查发现,方圆百里的农事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上交的粮食一点不少,甚至有些地方还多收上来。
知道人口隐匿的官吏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人口瞒报上头知道了,粮食还没少产,再说人口的事情,在历朝历代都是司空见惯,凭这一件事情,也不能将他们怎么样。
整个结果看起来,就像是,整个大明的农田,似乎总有人在干,哪怕是一个村子按照户籍上,已经出去了一半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