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使时见用 功化必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文章当合时宜而著。

合时宜,是切合社会进程的大节奏,而不是一时的节拍或鼓点。写文章的人,宜心明眼亮心沉着,看出世态的焦点所在,看出社会的趋势之变。文章一旦失去时代与社会的实感,失去真知和真情,就衰落了。

《食货志》里引述了贾谊的《论积贮疏》和《谏铸钱疏》以及晁错的《论贵粟疏》。《论积贮疏》着眼于国家储备,《论贵粟疏》讲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汉代建立在暴政之后,说好听一点叫百废待兴,实际上是国力疲敝,民不聊生,当务之急是安农务业,明白“理民之道,地著为本”的道理。“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汉之为汉凡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这些金玉良言是真知灼见,也是汉代文景之治的基石。

《谏铸钱疏》讲货币改革。汉朝立国,货币上仍袭秦制,用的是“十二铢钱”,百姓俗称“秦半两”,古制一两二十四铢。吕后掌权柄后,铜资源匮乏,缩水为“八铢钱”,汉文帝再缩,为“四铢钱”,当时的货币不由国家银行统一发行,而是允许私铸,铜矿掌握在几位王公贵胄手中,大的利益被他们霸占了,小商人也是各出奇招,甚至用锉刀把铜钱锉薄锉窄,用铜屑再铸。当时的钱质量不一,有的不足一铢钱,大小如“榆荚”,被讥为“榆荚半两”。贾谊上奏,据陈弊害,力主废止私铸,由中央统一制行。但碍于时政,文景二帝均未能实施,直到汉武帝元狩四年,才颁令禁私铸,先制“三铢钱”,仅发行一年又废止,再发行“五铢钱”,沿行七百余年,成为世界上被使用最久的一种货币。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