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虚其心。实其腹。”老子是把
“虚心”和
“实腹”对应着说的。虚心不是一股脑的谦逊,主要指包容包涵。房屋虚心,可以住家。
车船虚心,可以载人载物。山谷虚心,可以回声响应。
“有容乃大”这个词,是讲虚心的。实腹是充实和扎实,是肚子里有货,是学富多少车。
再颠过来说,竹子不是虚心,是虚腹。榆木疙瘩是不开窍,是死心眼。
虚心,也指一种浑然的大境界,由实入虚,又因虚落实。这是老子虚与实的核心。
举郑板桥一个实腹例子,是他的一封信,《枝上村再答姜七》。这封信的核心是讲书札与书信区别的:今以书札与书信相混,不知札与信亦有分别。
古时无纸,文字书于小木简,谓之札。《汉书》有云:“上令尚书给笔札。”今则不甚分别矣。
晋武帝《报帖》末云:“故遣信还。”《南史》:“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古谓使者曰信,言陌头与使者相遇也。
黄诰云:“公至山下,又遣一信见告。”《谢宣城传》云:“荆州信去倚待。”陶隐居云:“明旦信还,仍过取反。”虞永兴帖云:“事已信人口具。”凡云信者,皆谓使者也。
今遂以遗书馈物为信,故谓之书信,而谓前人之语亦然,谬已。王右军《十七帖》有云:“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谓昔尝得其来书,而信人竟不取回书耳。
世俗读往得其书信为一句,遂不取答为一句,大误也。古乐府云:“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莫作瓶坠井,一去无消息。”包佶诗:“去札频逢信,回帆早挂空。”此二诗尤可确证。
以上所举,可证古之所谓信,乃是使者,并非今之往来之书信。板桥不是自炫渊博,逞弄才情,写此一大段出来,特以君殷勤下问,不能不答,既经答明,此书亦辍笔而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