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时代烙印还是时尚趣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整理笔记时,又见到了1995年拜望施蜇存先生的访谈记录,密密麻麻的十几页,隐在一个本子的中间。我每每翻阅一次,总要有不同的感慨和启示。一直没有整理出来的原因是由于头绪太多,施先生说的话思绪飞扬。九十岁高龄的人,能保持如此宽敞的思路实在让人服气。说是访谈,其实更多的是老先生自己谈,他戴着助听器。把话筒一样的小东西拿在手里,伸到我面前。他的助手提示我的嗓音要放大、再大,我几乎是喊了。即使是这样,施先生仍沿着自己的思路走,并不太理会我提出的具体问题,后来我就埋头做记录。差不多近一个小时,几乎是施先生一个人在演讲,并且思路清晰、声音洪亮。记得那是5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先生依旧穿着厚棉袍,瘦瘦的,但是有力地坐在椅子里。看着他的神态,恍然感觉这就是现代文化史里的一帧剪影。

施先生说的一点很值得回味,他说目前散文写作的“趣味”太浓,“一时的好恶”成就了太多文章,不是“深入浅出”,而是“浅入深出”,浅浅地感觉深深地写,“很深沉地,很长篇宏论地说一个小东西”,他说这些文章也不是不好,就是过几年就没什么意思了。今天再回首品味施先生这个观点,有如金石掷地铮铮悦耳。

简单地说,散文无外乎两种,对日常生活的感动和自心灵深处的慨叹,日常生活的感动容易表面化,这是很正常的。日常生活就是表面的东西,起居、出游、饮食、交友、读书、性情好恶,以及成长的快乐与烦恼。这些具体的活动生发的感慨进入文学是自然而然的,一些人指责说这太浮浅,我觉得这种指责不妥,有些过分,就像我们不能指责树叶绿了,枯萎了,又绿了是简单的重复一样,这种简单是高级的简单,这种状态的散文不能被视为“虚假的繁荣”,它们和街道两侧的树木,花草和流动的空气一样有着大的意义。试想一下,一座城市的街头巷尾,道路两旁充满了根雕一类的东西将会是什么样子。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